ofo破产传言是真的吗?日前,官方对此传闻作出回应。让我们来看看ofo破产传言是怎么回事。

10月22日,ofo运营主体东峡大通(北京)管理咨询有限公司已悄然更换了法人代表,这是否意味着创始人戴威力量的弱化和ofo独立之路的破产?
10月31日,有媒体报道称,目前,已有一家大型券商中介机构入场做ofo破产重组的方案。报道援引一份约半年前的ofo负债表表示,彼时,ofo整体负债为64.96亿元,其中,用户押金为36.50亿元,供应链为10.20亿元。
对于该传言,ofo相关负责人称之为“无稽之言”。ofo方面告诉《证券日报》记者,上述报道内容严重失实,“破产重组”的说法更是无稽之言。ofo目前仍在保持独立运营,各项业务推进正常且有序。
从独立运营方面来看,ofo此前相传被滴滴收购,又有消息称主动向哈啰出行寻求合并,但截至目前上述事宜都尚未有明显进展。业务方面,可以看到的是,即便处于资本寒冬,ofo的业务也仍在持续,尚未停摆,但也有消费者称ofo退押金的时间正在拉长,亦有消费者对《证券日报》记者抱怨,相比于其他共享单车,ofo的优惠活动渐渐少了,出行成本有所提升。
《商学院》杂志曾经做过报道,7月,一家生产智能锁的供应商暂停了ofo拥有的300万辆自行车的服务,这导致300万辆单车“失联”。8月,上游单车制造商上海凤凰(10.750,0.30,2.87%)一纸诉状将ofo告到法庭,请求法院判令被告支付原告货款6815.11万元。上海凤凰在5月就公开表示,“根据2017年5月与ofo方面签订的《战略合作协议》,在未来的12个月内,凤凰自行车将为ofo打造不少于500万辆共享单车的采购计划。但一年过去,实际采购量却大幅缩减。”
但不可否认的是,ofo仍然深陷债务重重的局面。此前的8月31日,上海凤凰发布公告起诉ofo所属公司东峡大通(北京)管理咨询有限公司,称截至起诉之日,东峡大通仍欠凤凰自行车货款6815.11万元。
10月31日,《证券日报》记者致电上海凤凰,上海凤凰方面告诉记者,上述诉讼仍在走司法过程,司法判决还没有出,但“可以肯定的是,东峡大通还没有还钱”。
事实上,坊间从来不乏关于ofo的传闻,从被滴滴收购到向哈啰出行寻求合并,ofo方面的态度已有暧昧不清变为如今的“保持独立运营”。某接近ofo的知情人士告诉《证券日报》记者,希望ofo能够找到合作方,但目前只能保持消极看法。
在资本加持下,共享单车攻城略地,瓜分势力范围,初步形成了ofo、摩拜、哈啰三足鼎力的竞争格局。目前,ofo已成为这一格局中的最大变量。资金枯竭、法人变更、商业模式不成熟,诸多问题,会否让ofo这个共享单车领域的独角兽就此“黄了”?
该知情人士对记者谈到,ofo正在失去谈判的筹码。固然ofo目前仍有一定的市场占有率,但如果ofo没有足够的资金去维护运营,市场占有率会随着时间的拉长而萎缩。该人士直言,时间拉得越长,ofo的形势就会越严峻。
上海社科院互联网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李易此前在接受《证券日报》记者采访时谈到:“如果ofo能早点出手,可能还能卖个好价钱,现在可能就不是价钱的问题,而是卖不卖得掉的问题。市场上有摩拜以及哈啰出行两家头部共享单车平台或许已经足够了。”
《商学院》杂志曾经做过报道,7月,一家生产智能锁的供应商暂停了ofo拥有的300万辆自行车的服务,这导致300万辆单车“失联”。8月,上游单车制造商上海凤凰(10.750,0.30,2.87%)一纸诉状将ofo告到法庭,请求法院判令被告支付原告货款6815.11万元。上海凤凰在5月就公开表示,“根据2017年5月与ofo方面签订的《战略合作协议》,在未来的12个月内,凤凰自行车将为ofo打造不少于500万辆共享单车的采购计划。但一年过去,实际采购量却大幅缩减。”